崖山之后无中国,明亡之后无华夏出自「崖山之后无中国,明亡之后无华夏出自何处」

崖山之后无中国,明亡之后无华夏,这是二战之前日本文化界用于贬低、攻击和侮辱我中国的一种论调。这种论调一直在唱,传到了国内,国內少数学者及“公知”也将之传唱至今,如粪坑之蝇,嗡嗡不绝。

这种论调渲染道,自从陆秀夫背着南宋小皇帝跳海之后,中国人的文化自信及民族自尊就荡然无存了,一而再再而三地被外族打败并奴役,所谓“中华”的尊严,不复存在。这是闭着眼睛说瞎话。

睁开眼看看吧:一千年来,尽管华夏大地被多次入侵和践踏,但骄傲的中华民族从来没有低下不屈的头胪,在明代创造了全世界无法比肩的文化科技和经济成就,推翻满清政府后又以弱胜强,战胜了灭绝人性、武装到牙齿的日本军国主义,现在,中国人正团结和带领全世界大多数国家走上一带一路,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,用丝绸之路传递中国人固有的“命运共同体”世界观,带领全球追求世界大同。看到这一切了吗?请问,崖山之后,中华还在不在?

崖山海战,标志着大宋的正式灭亡。之后就流传着一句话,【崖山以后,再无中华】,那这句话有什么依据呢?崖山之后无中国,明亡之后无华夏出自「崖山之后无中国,明亡之后无华夏出自何处」

我个人的看法觉得,主要的依据不在乎就表现在文化上。

从孔子开始,儒家经典开始流传,经过后世秦汉和唐宋的继承,又得到了极大的发展。可以说在这一千年的时间里,儒家完全统治了人们的思想,而且还被奉为正统。一直到宋朝,他们说话的发音和现在都不一样,有点像现在的粤语,而他们的这种发音,继承了孔子所推崇的雅言,这才是中华民族最开始的样子,是一脉相承的。崖山之后无中国,明亡之后无华夏出自「崖山之后无中国,明亡之后无华夏出自何处」

而宋朝之后,就是蒙古人的统治,他们打压汉族士人,在当时有“九儒十乞”之说。而且他们说的话也是蒙文,这或多或少会影响汉族士人说话的音调和习惯。虽然后来明朝又把对中原的统治夺了回来,但是经过了长达百年的蒙古统治,他们的音调和习惯早就不是宋朝的正统方式了。再加上明朝之后又是少数民族在统治,中华民族真正的文化在这种情况下,自然是不再存在了。

我查了下这句话的出处是明末清初的文人钱谦益的两句诗“海角崖山一线斜,从今也不属中华”,但这个观点其实后来大行其道是与日本历史学家(比如内藤湖南)鼓噪宣传分不开的。

固然汉人政权在南宋时候,第一次全军覆没,但这个是针对政权兴替来说的,不可以直接等同于文化。举个例子,日耳曼民族灭亡了西罗马帝国,后来奥斯曼帝国又灭亡了东罗马帝国,你能说罗马文明就消亡了么?相反,继承并发扬罗马文明的恰恰是日耳曼民族(现在的法国德国英国的主体民族)。

个人认为,文明是以文化认同为主要判断标准,甚至都高于种族血缘,灭亡南宋的蒙古人(元朝)创制的行省制度,赋税制度不是后来的明也继承和沿袭了么?你能说蒙古人不是中华(抛开外蒙古,内蒙还有新疆有上千万蒙古族同胞)?清朝(满族)统治中国两百多年,直到现在自己的老家(东北)都还留在中国版图里,你能说他们不是中华?如果汉人才算中华,那东南亚和美国那么多的华裔,请问他们又怎么算?

日本韩国人可以这么鼓吹,但我希望我们的国人不要相信,因为中华文化是历史上和现实里众多民族一起创造的。不要人云亦云,妄自菲薄了。

崖山之后无中国,明亡之后无华夏出自「崖山之后无中国,明亡之后无华夏出自何处」

崖山之后再无中国,明亡之后再无华夏出处是明末清初钱谦益的一首《后秋兴之十三八首·其二》。该诗全文是:

海角崖山一线斜,从今也不属中华。

更无鱼腹捐躯地,况有龙涎泛海槎?

望断关河非汉帜,吹残日月是胡笳。

嫦娥老大无归处,独倚银轮哭桂花。

崖山之战是南宋对蒙古军队最后一次有组织的抵抗,传言10万军民投海殉难,陆秀夫背负幼帝于崖山跳海,宁死不降。此战之后,传统的汉民族中央政权在历史上第一次被少数民族政权所完全取代。崖山之战也改变了中国历史的进程,元朝将云贵(原大理国)、青藏(吐蕃诸部)、蒙古高原和东北北部(女真)与传统“汉地”(宋金西夏)一起纳入统治范围,结束了唐朝灭亡以来多政权并立的情况。不但大大扩展了中国的领土,更促进了中国多民族国家的进一步形成,初步奠定了近代中国的疆域范围。

这也是中华,继元灭宋后,第二次由少数民族占居统治地位,居于正统的汉族政权再次更迭,对于文化精英的上层人士, 冲击是非常巨大的,这也是清初兴起文字狱,文化灭亡的一种担忧。

版权声明:本站发布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,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,请读者仅作参考,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。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/违法违规的内容, 请发送邮件举报,一经查实,本站将立刻删除。

(0)
彩虹彩虹
上一篇 2022年10月27日 18:11
下一篇 2022年10月27日 18:19

相关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