八王之乱发生在什么时期?是西晋开国初年,持续时间历时十六年,由于皇帝司马衷弱智,导致司马氏皇族为争夺皇权而引发的内战,起因就是皇后贾南风干政所引发。八王之乱从公元291年到公元306年历时十六年,这次八王之乱彻底把西晋折腾完了。进而引发五胡乱华,最后是南北朝,华夏就此分裂265年。直到隋文帝灭南陈。天下重新一统。西晋八王指的是:汝南王司马亮、楚王司马玮、赵王司马伦、齐王司马冏、长沙王司马乂、成都王司马颖、河间王司马颙、东海王司马越八王。这八王为主要参与者。
司马氏与曹魏都一样,都是权臣篡位,但曹家父子具是一代豪杰,但司马炎不过捡现成,成为东晋开国皇帝,从司马懿,司马昭,包括司马炎都是正常人,智商也都相当不弱,但司马炎生下个傻儿子司马衷?后世对于司马衷的智商莫衷一是。分歧很大,但有一点可以确定,在当时,大臣普遍认为司马衷是傻子,纷纷让司马炎改立太子。司马炎应该是知道司马衷精神不正常,当也装做不知道罢了。我认为,司马炎就是让司马衷当太子,日后当皇帝,为何呢。关键是司马衷有个好儿子司马遹。司马炎想的是,有大臣辅佐,地方有大量的宗师维护,傻儿子完全可以平稳当皇帝,可是理想很美好,现实很骨感。朝臣无能,儿媳妇贾南风太能作。宗室更是混蛋,司马炎一死,东晋就彻底完蛋了,可以说中国大一统王朝中,两晋最无能。司马氏之所以给宗室授以重权,是因为觉得曹魏失天下就是因为宗室无力的原因,所以在西晋西晋宗室有着极大的政权和军权,这也是为何八王之乱巨大的原因。
司马炎病危时候,遗诏让镇南将军汝南王司马亮辅佐太子。但当时局势已经失控。司马炎的岳父杨骏已经控制皇宫和洛阳军政,皇后假传遗诏。让自己的父亲杨骏辅政。朝政上基本是太后的父亲杨俊把持。但皇后大傻娘们贾南风不甘心老公晋惠帝司马衷被挟持,暗中联络朝臣诛杀杨俊满门。这样贾南风把持朝政,自己则骄奢淫逸,大街上天天抓帅哥陪自己过夜。然后杀掉,大傻皇帝自己带绿帽也不知道。贾南风横行朝野,引起宗室不满,纷纷以清君侧造反,实际上是想自己把持朝政,甚至自己当皇帝。
八王之乱以贾南风杀害太子广陵王司马遹(因为不是贾南风生的)一直到西晋东迁为止。一共延续16年之久。在这16年里,宗室相互诛杀,朝臣都是随风倒,你方唱吧我登场。双方混战。根本不管大傻皇帝,东海王司马越与成都王司马颖混战,无人保护司马衷,乱军之中司马衷身上中了三箭,侍中嵇绍自己搂住护卫司马衷。但杀红眼的士兵把嵇绍给杀了,鲜血溅了司马衷一身。大傻皇帝嚎啕大哭。护卫把司马衷救回,让大傻皇帝把衣服换了,大傻皇帝司马衷说,嵇侍中之血勿洗。可见。大傻皇帝虽然傻,但谁对他好,他知道,后来史官记载,谁说皇帝傻?
司马氏家族的血液也许中了病毒。并不干净。彼此杀戮,导致洛阳为之一空。乱军甚至把人肉混合牛羊混合而吃。306年。东海王司马越毒死大傻皇帝司马衷,司马衷时年48岁。大傻皇帝每次都会发圣旨,斩杀自己的叔叔,弟弟,哥哥。媳妇。以及他不认识的大臣。虽然他都不认识,但他的圣旨却是最高法令,这下司马衷真正的安静了。永远再也不会杀人了。司马越毒死司马衷以后,立司马炽为皇帝,就是晋怀帝。自己专权把持朝政。
司马衷虽然傻,但却是正宗皇帝,司马越公然弑君。引起其他宗师公愤。起兵进军洛阳,这时候西晋已经是军阀林立了。石勒。刘渊。李雄。这些少数部族已经成事了。李雄在成都自立为王。公然割据,西晋却自顾不暇。石勒追赶西晋官员,将这些西晋高官太尉王衍,吏部尚书刘望,以及部分宗师全部诛杀。洛阳留守的宗室纷纷逃跑,半路被石勒劫杀,东海王等皇族40多人被杀。东海王妃被乱兵轮奸后又被贩卖。晋怀帝被刘渊所杀。至此西晋算是彻底完了。
西晋宁朔将军刘渊是正宗匈奴冒顿单于直系后裔,刘渊看见西晋同室操戈,大臣纷纷外逃,皇帝有如猪狗,个人野心极度膨胀,大有气吞山河之势。在304年,刘渊在左国城正式登基为帝,自称汉王。起兵灭晋,刘渊的儿子刘聪派大将石勒围攻西晋京师洛阳,司马越号召各地勤王,应者了了,司马越这时候只有逃命,带领4万大军出逃洛阳。石勒分兵两路,一路攻洛阳,一路追杀司马越,司马越惊惧而死,石勒在半路劫杀司马越大军成功,司马越4万大军以及部分朝臣,司马家48位宗室全部屠杀。
另一路大军攻克西晋都城洛阳,刘聪率大军以及文武大臣进入皇宫,立即把司马家的皇陵给刨了,宫娥才女,公主贵妃被统统送入军营,结果可想而知,哀嚎之声夜夜不绝。晋怀帝,皇后,传国玉玺具备刘聪所得,只有琅琊王司马睿和部分宗室逃到江东,总算为西晋宗室留下一丝血脉。刘聪把传国玉玺送回自己的都成平阳。西晋就此亡国。历经3帝五十年。
西晋建立以后,晋武帝吸取了曹魏时诸侯王沒有实权、政权很容易落入他人之手的教训,实行了分封制。泰始元年(265年)分封宗室27个王;1个叔祖父,6个亲叔叔,3个亲兄弟,17个同族的叔伯和兄弟。几年以后,又陆续增封,前后共有57个王。这些人形成了一个庞大的贵族地主阶层。他们法定的封邑就有100万户,作全国总户数的七分之二,国家的赋税租调,三分之一成了王公贵族的收入。
这以后,司马氏诸王又掌握了各地的军权,在西晋建立前,司马氏已经派子弟出任几个重要地区的都督,西晋建立后继续留任。咸宁五年(279年),全国10个都督,宗王出任的几乎占一半。在八王之乱前,宗王出任都督的有6人。当时最重的豫州、冀州、雍凉、青徐几个大镇任都督的都是司马宗室。宗王在地方上拥有权力和军队,另一方面,西晋平吳后又取消了州郡武备,终于酿成了“八王之乱”。
赵王伦是司马懿的第九个儿子,是司衷的爷爷辈,他不愿再让司马衷做傀儡皇帝,便于永宁元年(301年)一月,逼皇帝“禅位”给他,强行地将皇帝御玺从惠帝手中抢来,把惠帝送到金墉城囚禁起来,自己当上了皇帝。
各地诸侯听说赵王伦称帝,很不服气。被赵王伦赶出洛阳去镇守许昌的齐王司马冏首先发难。坐镇邺城的成都王司马颖、镇关中的河间王司马颙起来响应。成都王颖即刻发兵向洛阳进军,开到朝歌时,各地来讨划的队伍达到20多万。这次“三王起兵”,自兴兵后65天里,死了近10万人。最后,司马伦兵败自杀。从此以后,各王又互相混战,战争从宫廷扩大到地方上,规模越来越大。
赵王伦被杀,晋惠帝复位。永宁元年(301年)六月齐王冏入京,任大司马,掌握朝政大权。他大造宫第,沉湎酒色。太安元年(302年)河间王司马思颙派兵二万进攻齐王冏,在洛阳的长沙王积极响应。双方在京城展开激战,连战三日,齐王冏兵败被杀,其党羽死者达两三千人。
河间王颙本希望齐王冏与长沙王两败俱伤,他便可废惠帝立颖,自为宰相。现在冏被杀,其计落空,于是派大将张方联合成都王颖进攻洛阳,长沙王牢牢控制惠帝,顽强抵抗。双方连战数日,斩获颖军六七万人,在洛阳的东海王越利用皇城禁卫军,于永兴元年(304年)在夜间捉住长沙王,将他活活用火烧死。这次战争,河间王颙有军队7万,成都王颖有年队20万,长沙王在洛阳也有数万,是八王之乱最大的一次军事行动。
成都王颖进了洛阳,做了丞相,但他仍回到根据地邺城,遥控朝政。东海王越永为自已有功,沒有得到好处,就借惠帝名义,讨伐成都王颖,结果在汤阴失败,逃回自已封国东海,惠帝被俘至邺城。
这时,跟司马颖有仇的幽州刺史王浚,不甘心司马颖控制政权,联合鲜卑族、鸟桓族起兵攻打司马颖。司马颖吃了败仗,挟持着惠帝逃往洛阳,被张方俘回长安。长安在河间王颙的掌握中,他看到司马颖兵败,乘机排挤他,把惠帝控制在自己手里,独揽大权。
光熙元年(306年),东海王越联合幽州刺史王浚攻入长安,把惠帝引还洛阳,75马颖、司马颙如丧家之犬,到处流窜,结果也被抓回到洛阳。不久司马越杀颖、颙,毒死惠帝,另立惠帝的弟弟司马炽为帝,即晋怀帝。晋怀帝即位的这一年改年号为永嘉元年(307年)。至此,除东海王越以外,8个王在互相残杀中死了7个,一场混战才告结束。
“八王之乱”前后持续了16年(291——306年),在动乱中军民死亡达30万。许多城市遭到洗劫,社会生产受到极大破坏。这是一场统治者内部争权夺利的斗争,是门阀贵族势力膨胀的产物。战争大大削弱了西晋统治集团本身的力量,加剧了社会阶级矛盾。给内迁各族的统治者造成了割据称雄的机会。在这场大乱后10年,西晋王朝终于走向灭亡。
版权声明:本站发布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,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,请读者仅作参考,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。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/违法违规的内容, 请发送邮件举报,一经查实,本站将立刻删除。
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s://www.cpsnv.com/29031.html